战“疫”一种:学前阅读大会第四期
 
发布时间: 2020-02-16 浏览次数: 1089

本期主题阅读活动给大家带来的是祁智老师的作品《浴沂风雩咏而归》。


浴沂风雩咏而归

祁 智

2498年前,一个冬天的下午。屋外罩着严寒,屋里烧着炭火。孔子招呼弟子坐下,让他们“各言其志”。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,或自信,或张扬,或谦虚,但都表明,志趣在江山社稷。只有曾点专心鼓瑟,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。

“曾点,你呢?”孔子问。

曾点放慢鼓瑟的节奏,然后“铿”地一声,“舍瑟而作”,说:

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

子路、冉有和公西华非常惊讶。志趣应该远大、端庄,曾点却说:三月里来好风光,换上单衣,约上五六个好友,带上六七个书童,到曲阜城外的沂水里洗澡,再到沂水河北的舞雩台上吹风,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。但他们不便说什么,等着老师点评。

孔子长叹一声:“吾与点也!”

我第一次读到《诗经·先进》里这段文字,被优美的语言、生动的画面所打动,但不免心生疑虑。曾点的一次春游,即使内容再丰富,又怎么能和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的治国、礼教相比?结果出人意料,孔子对子路、冉有、公西华微笑不语,却和曾点的主张一致。

因为文出神圣的《论语》,当事人又是伟大的孔子和他的高足,我首先怀疑自己的感受与判断。这不是妄自菲薄,而是对经典应有的敬畏。浮光掠影、走马观花、囫囵吞枣,就高谈阔论、随意臧否,这是不对的。再读一遍,我知道我错了。沐浴、临风、歌唱,看似平常的举动,所传达的却是社会安定、生活富足、身心自由的信息。假如战乱不断、灾祸频繁、民不聊生,又怎么能呼朋唤友、长歌浅唱?难怪王阳明也说:“铿然舍瑟春风里,点也虽狂得我情。(《月夜》)”

游春,并不始于孔子和弟子,亘古有之。暮春者,三月也。惊蛰已过,春意勃发。天暖和了,兴之所至,哪一天都是吉日。由此形成一个景象:望去,村舍边、田野里、河岸上,三三两两,朝朝暮暮。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