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审核评估工作进入关键阶段,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估核心指标,受到全院上下高度重视。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审核评估要求、优化课堂教学管理、提升教师育人能力,学前教育学院于10 月 8 日以线上形式召开“提升课堂管理质量” 专题教研活动。学前理论教研室的老师参与其中,围绕“以评促建、以评促改” 目标,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展开深入交流,为学校迎接审核评估筑牢课堂质量根基。
一、教学经验分享,多维赋能课堂设计
活动伊始,张斌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,从“理解学生、优化内容、创新形式”三个维度,系统分享了六大教学心得:一是因材施教,关注“专转本”与“普通本科”学生的差异,在课程设计中融入真实情境的实践内容,避免“一刀切”;二是注重实用,将专业发展、就业规划等学生关切的话题融入教学,提升学习内驱力;三是形式创新,以《学前课程论》中“游戏”章节为例,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,化抽象理论为直观感知;四是深度互动,通过层层追问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,并分享学习方法,助力习惯养成;五是规范管理,首堂课即明确纪律规范,并听取学生意见,共建有序课堂;六是课程协同,关注学生前置知识结构,通过教师间交流厘清课程边界与重点,避免重复教学。

随后,吴巍莹副院长着重强调了“首课效应”。她指出,首堂课是确立学期学习风向标的关键节点,学生往往通过首课判断学期学习方向,教师应清晰阐明课堂纪律与作业要求,与学生建立“君子协定”,从源头上规范学习行为。
最后,冯璇坤老师以《学前儿童游戏》课程为切入点,分享了课堂管理的有效策略。一方面,她主张用实践热点激活理论课堂,将幼儿园教师面临的“自主游戏”“科学观察与有效支持” 等现实问题引入教学,激发学生兴趣;另一方面,强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价值感,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“先讨论后讲解” 等环节,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,增强学习获得感。

二、聚焦现实难题,精准把脉评估要求
在问题研讨环节,活动直指课堂教学中的“硬骨头”。针对“小组分享时其他学生参与度低”的普遍难题,吕武老师提出了“讨论作业化”的创新思路:将课堂讨论作为作业形式,既减轻学生课后负担,又倒逼全员参与。吴巍莹副院长补充提出“规则引导法”,例如在围裙剧表演中,安排非表演组担任评审员,承担信息记录与反思任务,同时建议讨论话题聚焦小点,通过追问激发思考,破解“事不关己” 困境。
围绕审核评估本身,吴巍莹副院长进一步明确了四项核心准备工作:一是提前谋划,做足预案;二是强化课堂管理,维持良好教学秩序;三是优化教学设计,确保内容充实、环节清晰、形式多样;四是重视专家反馈,课后主动求教,持续改进。
三、凝聚共识展望未来,持续推动课堂革命
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汇聚,更是一次思想的统一。它紧扣评估要求,通过“经验共享、问题共解”,为教师提供了具象化、可落地的教学优化方案,强化了“以评促教、提质增效”的共同信念。
以此活动为起点,学前学院将持续开展课堂质量提升专项行动,激励并支持教师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,以更高标准的课堂教学水平迎接审核评估,为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图文/曾晓滢
